PCDIY!業界新聞
-
華碩續獲「台灣永續指數」成分股,持續推動抗疫善舉
經台灣指數股份有限公司篩選,華碩電腦續獲入選「臺灣永續指數」成分股肯定,將持續善盡永續發展責任。2020年迄今,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衝擊民生及經濟,華碩陸續推動多項抗疫行動,包括與桃園醫院合作部署科技防疫,以智慧穿戴及手機裝置進行一對多遠距雲端健康管理,降低感染風險及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華碩文教基金會攜手誠致教育基金會,以行動力挺教育部「停課不停學」計畫,捐贈智慧型手機協助學童的遠距學習。華碩AI研發中心(AICS)進一步與振興醫院合作開發 AI 新冠肺炎警示系統,導入 AI模型推估預測,能判讀病人病程紀錄中關聯到疑似確診病例大數據的關鍵字,幫助醫師與醫院多一層把關,落實防疫的超前部署。關於政府提供的肺炎紓困方案,華碩經營團隊亦決定放棄申請約4億元的紓困金,希望能拋磚引玉,善盡社會公民的責任,與各界共同推動及激勵更多的善舉。
-
領銜業界! D-Link宣佈推出全新的5G 行動通訊無線路由器解決方案
全球網通品牌D-Link友訊科技今天宣佈推出全新的5G行動通訊無線路由器解決方案,將提供讓用戶絕佳的行動的無線連網體驗。5G通訊技術提供高頻寬(eMBB)、低延遲(URLLC)、和大規模(mMTC),將有助於AR/VR、工業自動化、物聯網(IoT)、車聯網、和智慧城市等各類產業進行數位化的轉型,並將進一步改變多數人的生活方式。5G 網路技術大幅提升了行動連網的功能,物聯網產業和相關設備也將結合5G網路,更有效的提升各種應用效能,而帶給用戶前所未有的體驗。 D-Link友訊科技董事長李中旺表示: 「5G網路技術是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驅動力,在全球市場積極推動5G網路發展的推波助瀾下,必定能帶動網通相關產品創造更多垂直整合與加值的服務。D-Link長期致力於網通產品技術創新,期許未來在面對5G的革命性的發展過程中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打造完美連網,實現智慧生活。」 D-Link宣佈推出的多款5G行動通訊無線路由器,將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包括DWP-1020 5G戶外CPE、DWR-978 5G 無線路由器、DWR-2101 5G Wi-Fi 6無線分享器,這幾款全新的5G 行動通訊無線路由器皆為因應不同使用環境所推出,將為用戶帶來新一代的5G連網體驗。此外,D-Link的 5G 產品也屢屢榮獲國際大獎的肯定,其中DWP-1020 和DWR-2101 5G 路由器皆獲得CES 2020的創新獎的殊榮。 戶外型的DWP-1020是一款5G Sub-6GHz + mmWave CPE,適合安裝在家庭或企業建築物的外部可有效地接收訊號,尤其是mmWave頻段。同時,DWP-1020除了具備IP65防水等級,提供5 Gbps乙太網路埠高速傳輸並支援PoE供電,可謂同步具有高度的防護以及安裝的便利性。 DWR-978 5G Wi-Fi路由器則專為室內使用而設計,可有效的作為傳統有線網路的替代連網方案,支援5G Sub-6GHz頻段,適用於全球電信商行動網路頻段,並且搭載一個WAN有線網路埠,提供多元的連線方式供使用者選用。優先分配網路流量的D-Link QoS的智慧頻寬管理技術,可透過設定影音、上網或遊戲等優先次序的方式來自動優化連線封包,同時處理多裝置的網路需求,因此,用戶可享受新一代快速且穩定的連網體驗。除此,也可配合電信商標案需求擴充用於VoLTE功能的RJ-11埠。 DWR-2101 5G MiFi是全球首款結合5G行動網路與Wi-Fi 6無線網路技術攜帶式無線路由器之一, 透過Wi-Fi 6 802.11ax 無線網路技術提供2.4和 5GHz無線雙頻連網能力,目標為大幅提升使用者上網速度至目前 LTE 標準的 10 倍。讓使用者的連網能力以 Gbps 速度傳輸資料並串流媒體,使用Gigabit 有線網路埠高速連接其它有線裝置。DWR-2101 同時也提供電信服務供應商的客製化選項,非常適合各種網路配置的部署作業,為居家上網或是商務型連網用途打造高速且便利的連網。 D-Link瞄準5G的商機,持續投入研發的能量,致力於打造令用戶驚豔的連網體驗。5G 產品實際上市的時間和售價將因國家/地區而異,更多產品訊息請至D-Link官網 (http//www.dlinktw.com)查詢。
-
用5G能所不能 台灣大5G開台 7/1零時正式上線,蔡明忠啟動品牌再造 力助用戶“Open Possible 能所不能
萬眾期待中,台灣大哥大今(6/30)日正式舉辦5G開台盛會,董事長蔡明忠手持象徵可以檢視過去、探索未來的水晶球,在極速光束的特效環繞之下,象徵歷經4個世代台灣電信發展的能量,投射入蔡明忠董事長將手中的水晶球中,一舉高推出,帶出台灣大哥大全新的企業識別系統"Planet Possible”,和全橘色系的5G新Logo,代表台灣大哥大將以全新的品牌核心精神「Open Possible 能所不能」,全力與用戶及企業夥伴們一同邁入5G新時代!在NCC主委陳耀祥出席見證下,總經理林之晨在現場也展示台灣大5G應用與未來佈局、5G資費方案與建設計畫等,並帶大家搶先目睹第一家5G概念體驗門市,就在臺北文創一樓。配合今天5G開台,門市結合智慧家庭、電競遊戲場、影視音最新4K高清畫質零秒差手機播放的暢快感,歡迎民眾親自來體驗。台灣大5G網路服務自7月1日零時起正式上線,想嚐鮮的民眾可以在凌晨就上網搶先辦。 #圖= 蔡明忠表示,23年來台灣大哥大和台灣一同經歷2G、3G、4G數位化蛻變的過程,台灣大已轉型為新世代網路科技公司,邁向5G新時代之際,更進一步重新賦予品牌一個重要的核心精神「Open Possible 能所不能」,因為5G的到來,台灣大更能集結旗下電信、網路、媒體與電子商務、娛樂等業務,透過4 思考脈絡,提供「聚合為一」(Integration)的科技解決方案,為用戶建構智能科技的生活應用系統(Intelligence),提供個人化的產品與體驗(Individuality),啟發全新的靈感與觀點(Inspiration),以更加豐富與沉浸的內容,來為用戶打開全新的思維與體驗,。支持幫助我們的用戶實現更多成就與夢想,打開無限可能。 台灣大的新logo也在記者會同步亮相,命名為“Planet Possible”。延續4G時代台灣大彩球logo十二邊框的經典輪廓,內涵再進化,匯聚台灣大集團各事業體的色彩,如台灣大的活力橘、momo的耀眼桃紅,保留一抺綠,強調台灣大追求永續的精神不變,藍紫色則是宣示台灣大將以「聚合為一」的力量,和用戶一起擁抱科技探索未來新世界,努力創新,共同實現對5G未來的美好憧憬。 為了迎接顛覆產業及生活型態的5G新世代,台灣大哥大歷經一年多的品牌改造工程,先深度訪談公司內部所有高層,大膽探詢換公司名字的可能,並徵詢外部意見領袖(KOL)觀點,再針對不同世代的消費者及內部員工進行多場小組討論座談會(Panel Discussion),反覆溝通、梳理發展「聚合為一」(unity)、「無界的想像」(imagination)是最能對接5G未來的兩個方向,台灣大以此設計出新的品牌識別系統和企業標準字,並由蔡明忠董事長親自定案以「Open Possible 能所不能」為核心精神,正式成為台灣大集團在新世代的期許與全體努力的目標。 台灣大哥大今天也公佈5G logo新視覺,延續台灣大熱情橘色系,往右上方延伸的箭頭,代表速度與成長,象徵台灣大充滿動能全速推進到5G新時代,要幫助用戶與企業夥伴們「Open Possible 能所不能」。 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自去年上任即提出「超5G策略」,並集結產官研近百個頂尖團隊成立「5G超盟」,今日記者會秀出與生態系盟友打造多時的「超5G應用」,林之晨在記者會上特別透過11公尺寛的LED大電視牆,展示台灣大獨樹一格的「智慧球場」應用,在5G的高速網路中,母集團富邦經營的新莊球場,實現3D即時回放、VR實境投打對決訓練系統等耳目一新的科技應用。另外,子公司momo被視為獨門絕技的「智慧倉儲」運作畫面於現場曝光。林之晨表示,未來在台灣大應援之下,為momo導入5G專網,不僅是AGV(無人搬運車),具計算能力的AMR(自主移動機器人)、AOI (自動化光學檢測),都能為電商產業進一步「能所不能」。 台灣大5G佈局不侷限於集團內的合作,也打開無限可能的領域。林之晨指出,台灣大跨足遊戲,除了持續國際領先遊戲開發巨頭Riot Games合作外,在5G時代,也將與全球GPU顯示晶片巨擘NVIDIA聯手,將GeForce NOW (GFN)雲端遊戲平台帶進台灣。林之晨也透露,未來透過網路切片,台灣大的用戶不必使用高階行動裝置,就能享有 GFN、Riot等遊戲暢快的專業玩家體驗及優先連線服務,8月份還為會推出專為遊戲玩家設計的5G資費方案。 今日出席台灣大5G開台記者會的NCC主委陳耀祥表示,「很高興看到台灣電信業者積極整合相關產業、協力探索5G應用的新契機,兼顧消費者權益與台灣產業發展,作為主管機關,NCC樂見公私共同協力,把台灣的未來一起做大!」 台灣大指出,5G時代,要成就開展5G應用的氣勢,必須具有5G紮實建設的底氣,台灣大去年即已導入AI大數據的分析來為5G基地台選址,先行評估5G建設可能遭遇的問題,利用高科技聰明建設因此能快速佈局。台灣大年底前將完成4,000座3.5GHz高速基站,在都會區達到近九成的人口涵蓋率,未來台灣大將致力於在高速基站涵蓋率保持長期領先,讓用戶有最好的收訊品質。 台灣大也在今天記者會公布多元的5G資費方案,林之晨指出,針對用戶的習性、偏好與需求,創新推出獨一無二的生活方案,包括推出5G升級版「好速成双」專案,月付1,399元,光纖上網與5G網路接力協作,讓用戶在戶外擁抱5G行動上網吃到飽的極速與便利,回到家擁有光纖上網200Mbps的舒適與美好;另新增月付1,599元即可同時享有5G行動高速及1Gbps/500Mbps光纖上網雙飽。10月底前申辦5G好速成双升級版專案另享5G熱點無限享、myVideo、MyMusic、高畫質數位頻道、「做工的人」等影音好禮,及加碼贈Google Nest Mini或momo幣好禮2選1等總價最高$13,000開台豪禮。 另外,台灣大還提供從599到2,699不等的5G資費方案,月付999可享60 GB高速上網、月付1,399即可5G高速吃到飽,10/31前加贈熱點分享無限包;同時台灣大也同步推出5G預付卡,只要999元,即可享上網傳輸量60GB (可用60天)與國內通話費100元(約可撥打55分鐘),立即享有5G飆網。自2020年7月1日凌晨零時起,台灣大哥大5G網路服務正式上線,用戶們6/30午夜12點過後,即能在台灣大網路門市搶先申辦5G門號或續新約,或是在全台門市營業時間搶頭香,優先體驗5G服務。 台灣大哥大5G開台還有另一項變革,位於臺北文創的第一家5G概念體驗門市,以煥然一新面貌呈現,涵蓋台灣大哥大悉心打造的5G生活新場景,門市內部全新整裝的「5G體驗區」,包括以Nest mini智慧音箱為核心開展的智慧家庭(Smarter Home),以及首次進駐電信門市、專業級的電競遊戲體驗區,歡迎大家組隊來臺北文創門市現場PK;數位加值服務如myVideo展示4K影片、透過耳機聆聽也無損音質的MyMusic、享受4K高清影像的myBook等。台灣大也預告,自下半年起,將啟動新店格,將AR、VR等多種5G應用融入myfone門市,於適合的地點設計為多元型態的體驗店,希望幫助用戶開啟對未來的更多想像,落實5G新世代,一起「Open Possible 能所不能」。
-
台灣之星5G資費第一彈!預約搶占5G保留席 7/3(五)震撼登場
全台矚目的5G服務終於在今(30)日拉開帷幕,宣告台灣正式進入5G時代,面對蓄勢待發的多元應用,市場最關切的仍是5G資費定價,然而隨著三大電信陸續公布5G資費方案,5G吃到飽資費突破千元的態勢也大致底定。台灣之星做為台灣4G平價吃到飽的重要推手,迎向5G,仍將貫徹「最高CP值、服務好、專業佳」的價值主張,扮演好市場的關鍵制衡力量,讓全民得以用合理的價格暢享5G;為此,台灣之星今日宣布將於7/3(五)祭出5G資費第一彈,延續4G時代推翻不合理的精神,再次震撼台灣電信市場,預約搶占5G保留席,一生一次的機會,錯過不再! 此外,台灣之星獨家推出的「5G『真』體驗早鳥方案」也已進入最後倒數,凡申辦月租$599以上4G資費方案,即可在5G開台後無痛升級,享最長全約期免費升級5G體驗;把握最後機會提前卡位5G,更多資訊,請參考:https://www.tstartel.com/CWS/upgrade_5G.php#appointment。
-
越南電視臺採用 Infortrend 產品,大幅升級媒體資產管理及資料庫系統
普安科技® (股票代碼:2495) 為企業級資料儲存專家。近日與 Mega Media Services Corporation 攜手合作,成功協助越南當地電視臺—Hau Giang 廣播電視公司—部署 EonStor DS 系列機種,升級多媒體資產管理 (MAM) 及資料庫系統,同時具備高效能及擴充能力等優勢。 由於 Hau Giang 廣播電視臺營運規模不斷擴大,資料量也隨之高速增長,亟需提升系統效能來處理極高的資料庫工作負載。普安科技提供高可用性 SAN 資料儲存解決方案,採用 EonStor DS 系列機種,協助建立全新、資料傳輸量更大的 MAM 系統,能讓多媒體資料工作流程—影像導入、影音轉碼、剪輯到封存—更加順暢。普安科技同時提供簡單、容易上手的 SANWatch 管理工具軟體,可大幅簡化 IT 資料管理程序。 為了滿足更大的儲存容量及更快的網路速度需求,該電視臺選擇普安科技 EonStor DS 3000 及 DS 4000 系列機種,採用極高頻寬傳輸協定介面,最大資料讀取效能可達每秒 11,000 MB,最大寫入效能可達每秒 5,500 MB;IOPS 可達 700 K,能夠流暢處理極高 I/O 負載量,大幅提升整體生產效能。MAM 系統採用的解決方案內含 3 臺擴充能力強大的 EonStor DS 4016 機種,具備 16Gb 高效能光纖 (Fibre Channel) 介面。此外,資料庫採用 2 臺效能穩定可靠的 EonStor DS 3016 機種,可即時處理多個隨機用戶端資料查詢及交易需求。資料庫具備有效、安全的資料保護機制,工作人員也可輕鬆透過普安科技 SAN 資料儲存解決方案進行即時協作。普安科技產品讓該電視臺能夠大幅簡化資料管理流程,減少處理時間及成本,讓工作人員可專注於重要任務上,維持最高的生產效能。 普安科技產品企劃部資深經理李金溪表示:「越南電視臺採用 EonStor DS SAN 資料儲存解決方案來強化 MAM 系統及資料庫,讓我們感到相當驕傲。由於我們的方案具備優異的 SAN 資料傳輸效能,再加上極高頻寬的傳輸介面、強大的擴充能力及符合使用直覺的管理軟體,都是對方選擇我們的企業級資料儲存產品來增強系統效能的主要原因。」
-
諾基亞拿下台灣大哥大5G獨家供應合約
諾基亞今天宣布獲選為台灣大哥大5G網路設備獨家供應商,此為期三年的框架合約價值約4億歐元,包括5G 無線接取網路 (5G Radio Access Networks, 5G RAN)、5G核心網 (5G Core)與5G IMS等設備,初期採5G非獨立架構(Non-Standalone, NSA),並從本月開始部署,於三年內演進至5G獨立架構 (Standalone, SA)。身為台灣大哥大的長期合作夥伴,諾基亞將協助其推動以永續發展和數位轉型為重心的「超5G策略」。 諾基亞將提供包括AirScale無線接取方案(Nokia AirScale Radio Access) 等5G無線產品,將可協助台灣大哥大提供用戶無與倫比的超低延遲、廣連結與高容量的5G體驗。AirScale無線接取方案是業界首創的商用型端到端5G解決方案,能幫助業者在5G發展初期創造商機。諾基亞也將提供AriScale微型遠端射頻單體 (AirScale Micro Remote Radio Head, RRH) 解決方案,讓台灣大哥大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兼顧室內、戶外的容量和涵蓋需求。此外,諾基亞也將提供能加速產品上市的數位設計與建置,及優化和技術支援服務。 台灣大哥大將採用諾基亞軟體事業部(Nokia Software)提供的數個解決方案,涵蓋雲端服務、通信安全及針對網路優化和5G RAN、5G核心網、5G IMS 的管理。網路功能及應用將架構於諾基亞CloudBand Infrastructure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 Manager 及Network Director 雲端統籌管理產品上,並運用EdenNet Self-Organizing Networks與Nokia Performance Manager管理無線網路優化。諾基亞NetAct 網路管理系統(NetAct Network Management),和Archive Cloud雲端備份管理系統則分別為網路管理和營運持續性提供支援。 在時時變動的雲端環境中,諾基亞5G核心網產品組合能為台灣大哥大奠定大規模運作的穩定基礎,並著重於擴充性、自動化與效能,以迅速提供可充分利用5G優勢的新數位服務。台灣大哥大所選擇的5G SA核心網路功能,包括統一資料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諾基亞雲端化數據核網(Cloud Packet Core)產品組合提供的信令網路功能,例如行動網路接取與行動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用戶平面功能 (User Plane Function)、連結管理功能 (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網路功能儲存功能 (Network Function Repository Function)、網路切片選擇功能(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與政策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諾基亞也為5G核心網路提供Traffica流量分析解決方案,並藉由網路開放(Network Exposure) 功能支援未來的5G創新應用與商業模式。 身為台灣大哥大的長期合作夥伴,諾基亞已為其提供2G、3G與4G行動網路設備,並在其5G發展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包括在新北市新莊棒球場設立具有大區域覆蓋的5G實驗網路。隨著5G時代來臨,台灣大哥大已定位為新世代網路科技公司,除了專注於電信服務、網際網路服務、媒體與娛樂服務及電子商務等領域,更以永續發展為目標。台灣大哥大已於今年1月在台灣取得3.5GHz頻段的60MHz頻譜和28GHz頻段的200MHz頻譜。 永續發展也是諾基亞的長期使命,2019年,已為全球超過150位客戶提供零碳排放產品,並矢志於2030年將公司營運的碳排放減少41%。去年,諾基亞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上與87家公司一起承諾將配合1.5℃暖化升溫目標調整現有的科學基礎目標。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表示:「我們很高興在5G時代與諾基亞再次強強聯手,在5G順利開台後,雙方將持續超前佈署,提供市場最佳涵蓋與上網體驗。更重要的,雙方將聯手推動「超5G策略」,整合包括智慧電商、智慧球場、智慧醫療、智慧製造等在内的多元垂直應用,連結「點、線、面」,建構一個蓬勃的超5G生態系,一同為每位5G世代的用戶、每家5G世代的企業,創造全新的可能。」 諾基亞行動網路總裁Tommi Uitto表示:「從2G、3G、4G以來,我們一直與台灣大哥大維持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而今非常榮幸能繼續為台灣大哥大的5G網路提供解決方案及服務。展望未來,諾基亞完整、先進的端到端產品組合、全球布局以及對永續發展的使命與承諾,希冀能助力台灣大哥大一展5G的雄心,加速推出服務,創造嶄新的5G風貌。」
-
HPE以突破性的HPE GreenLake雲端服務助力客戶加速轉型,全新的HPE GreenLake雲端服務可在任何地方提供敏捷、更低成本及一致的雲端體驗
慧與科技(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今天發表新世代雲端服務以及 HPE GreenLake 的加速交付體驗。此一發布證明了HPE的邊緣到雲端 (edge-to-cloud) 平台即服務 (platform-as-a-service) 策略,已取得了重大的進展。新的 HPE GreenLake 雲端服務涵蓋容器管理、機器學習運作、虛擬機器、儲存、運算、資料保護和網路,可協助客戶轉型並現代化其應用程式和資料 — 大部分應用程式和資料都存在於企業內部、主機代管設施中,且在邊緣裝置運作的情形也日趨增加。 「鑒於當前的市場狀況,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需要連結並運用其所有應用程式和資料,以改造業務、支援員工、並服務其客戶,」HPE 總裁暨執行長 Antonio Neri 表示。「隨著我們進入雲端市場的下一階段,客戶需要一種能夠促進他們創新並現代化所有應用程式和工作負載的方法,其中包括那些位於邊緣和企業內部的應用程式和工作負載。現在,藉由可在任何地方提供一致性雲端體驗的 HPE GreenLake 雲端服務,以及多項旨在加速轉型的軟體,HPE 將能以此獨特優勢,協助客戶對任何位置的資訊,充分發揮其全部力量。」 今天,企業正處於數位轉型之旅的十字路口。根據 IDC 的資料,儘管公有雲持續成長並獲採用,但 70% 的應用程式仍位於公有雲之外[1]。基於幾個因素的關係,包括應用程式的糾纏 (entanglement)、資料引力 (data gravity)、安全和合規性,以及不可預測的成本,企業一直努力將運作其業務的大多數應用程式移轉到公有雲上。在這種情況下,由於被迫支援兩種維運模式,造成企業面臨成本增加、複雜且效率不佳、敏捷性和創新受限,以及無法善用位於每個地方的資訊以創造利潤。 HPE 提供了一套解決此一難題的獨特方法 — HPE GreenLake 雲端服務。HPE 讓客戶在其所選擇的環境 (從邊緣到雲端),透過 HPE GreenLake 雲端服務享有一致的維運模式,並能了解、掌控及治理所有的企業應用程式和資料。 HPE GreenLake 雲端服務還為客戶提供了優越的經濟模式。不同於公有雲廠商向客戶收取從企業內部回傳資料的費用,HPE 不收取資料出口 (data egress) 費用。HPE GreenLake 彈性的「即服務」(as-a-service) 模式和強大的成本與合規性分析工具,使客戶能夠保存現金流、控制支出,並優先投資於與業務優先事項相符的項目。 「HPE GreenLake 確保我們享有 100% 的正常運作時間,其可預測的定價模式也幫助我們削減了成本,」Mohawk Valley Health System 的 IT 分散式系統經理 Ed Hildreth 指出。「多虧了這一套雲端般的體驗,使我們在因應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需要快速啟動額外的功能和資源時,能夠毫無延遲地輕鬆完成部署。我們非常滿意 HPE GreenLake,並計畫在我們醫療體系內的新醫院中,再次運用此一模式。」 HPE現在為容器、機器學習運作、虛擬機器、儲存、運算、資料保護和網路提供雲端服務。所有雲端服務都可以透過HPE GreenLake Central上的自助式點擊目錄進行存取。在HPE GreenLake Central平台,客戶可以了解每項雲端服務的資訊、價格並申請試用,只需點擊幾下就可以啟用執行個體 (instance) 和叢集,並從單一介面管理其多雲資產。這些服務都可以在客戶的環境中部署和運作。 新的HPE GreenLake雲端服務是以預整合的構件 (building block) 為基礎,提供小型、中型和大型組態,從客戶下單、交付到運作只需14天。此外,預組態的參考架構和定價,可讓合作夥伴及客戶加快導入雲端服務。 HPE今天還發布了HPE Ezmeral,這是一個全新的品牌和軟體組合,旨在協助企業完成從邊緣到雲端的應用程式、資料和維運轉型。HPE Ezmeral涵蓋完整的產品組合,包括容器管理、AI/ML和資料分析、成本控制、IT自動化、和AI驅動的維運和安全性,可幫助企業提高敏捷性和效率,釋放洞察力,並加速創新。HPE Ezmeral Container Platform和HPE Ezmeral ML Ops將作為HPE GreenLake雲端服務提供,可為容器化應用程式開發帶來更高的速度和簡易性,並為ML生命週期帶來DevOps的敏捷性。 針對容器的雲端服務 — 這些由HPE Ezmeral Container Platform驅動的嶄新HPE GreenLake雲端服務,可在資料中心、主機代管設施、數個公有雲和邊緣環境,靈活地執行容器化應用程式。 針對機器學習維運的雲端服務 — 通過HPE GreenLake,客戶可以訂用基於HPE Ezmeral Container Platform和HPE Ezmeral ML Ops所建構的特定工作負載解決方案,以支援整個ML生命週期。 針對虛擬機器、儲存和運算的雲端服務 — 對於希望使用私有雲的客戶,HPE推出了針對虛擬機器、儲存和運算的HPE GreenLake雲端服務。這些易於部署的服務只需五次點擊即可完成執行個體的配置,它還提供了使用狀況與支出的可見度,並可藉由HPE GreenLake Central管理平台中強大的消費分析功能,進行主動的容量規劃作業。 針對資料保護的雲端服務 — 對於希望實現資料保護現代化的客戶來說,HPE除了讓資料備份和復原變得毫不費力之外,並將每個SLA項目 — 從快速復原到長期保留— 予以自動化。這些透過HPE GreenLake提供的全新雲端服務,包括安全高效的企業內部備份功能,以及企業雲備份服務HPE Cloud Volumes Backup,此服務可在沒有出口 (egress) 成本或鎖定的情況下,進出 (to/from) 雲端進行備份和復原,此外,還能敏捷地啟動資料以進行復原、測試/開發和分析。 針對智慧邊緣的雲端服務 — 如今,客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希望降低資本支出,以簡化其預算流程,更好地預測和管理其網路維運成本。現在透過HPE GreenLake雲端服務提供的Aruba全新Managed Connectivity Services,不但是業界第一個完整的網路即服務產品,也藉由最近推出的Aruba ESP (Edge Services Platform),將雲端的敏捷性帶進邊緣環境。 HPE GreenLake是HPE發展最快的業務之一,合約總金額超過40億美元,在全球擁有超過850家企業客戶,目前銷售HPE GreenLake的合作夥伴超過700家。HPE GreenLake獨特的計量、成本控制、雲端服務、HPE Ezmeral軟體組合,以及HPE Financial Services和HPE Pointnext技術服務,提供了競爭對手難以匹敵的差異優勢方案。
-
AMD EPYC處理器版圖持續擴展,眾多全新超級運算與高效能雲端運算系統採用AMD第2代EPYC處理器,搭載AMD第2代EPYC處理器的系統在最新TOP500全球超級電腦排行中名列前10名,AMD預計明年交付首部exascale等級系統
AMD(NASDAQ: AMD)宣布AMD EPYC處理器在高效能運算領域持續榮獲多項殊榮,包括打造出速度排名全球第7的超級電腦以及4部在上半年度TOP500全球超級電腦排行中名列前50大的高效能系統。此外,AMD EPYC處理器在先進科學與醫療健康研究領域的版圖持續擴展,印第安納大學、普渡大學、CERN全新組建的系統,以及來自Amazon Web Services、Google和Oracle Cloud的高效能運算(HPC)雲端實例(instance)均採用AMD EPYC處理器。 AMD全球資深副總裁暨資料中心與嵌入式系統事業群總經理Forrest Norrod表示,越來越多頂尖HPC機構藉由AMD第2代EPYC處理器的威力,進行尖端的研究以應對世界上最艱鉅的挑戰。AMD EPYC CPU、Radeon Instinct加速器,以及開放軟體程式化環境,協助業界邁向exascale等級運算,我們深感自豪能夠透過廣泛支援頂尖超級運算叢集以及雲端運算環境,深化全球HPC產業體系。 從為即將問世的全球最快exascale等級超級電腦Frontier與El Capitan挹注效能,到支援雲端環境的工作負載,以及推動醫療研究的進展,AMD EPYC處理器的高核心數量以及充裕的記憶體頻寬,能夠滿足HPC供應商針對更強效能、擴充性、效率以及總體擁有成本持續攀升的需求。 目前,有4台採用AMD EPYC處理器的超級電腦躋身全球前50大高效能系統,而共有10台搭載AMD EPYC處理器的超級電腦名列TOP500全球超級電腦排行: Selene(第7名)為基於AMD EPYC 7742的Nvidia DGX A100 SuperPOD平台。 Belenos(第30名)為法國氣象局(Météo-France)採用AMD第2代EPYC處理器的兩台BullSequana XH2000超級電腦其中之一。 Joliot-Curie(第34名)攀上更高名次,BullSequana XH2000系統採用AMD第2代EPYC處理器,成為法國國家高效能運算機構GENCI超級電腦的生力軍。 Mahti(第48名)為芬蘭科學資訊科技中心採用AMD第2代EPYC處理器組建而成的BullSequana XH2000超級電腦。 Atos資深副總裁暨HPC與Quantum負責人Agnès Boudot表示,Atos深感自豪為客戶提供頂尖技術,在AMD第2代EPYC處理器發表後立即採用,在各種生產環境的HPC應用發揮更高的效能。 兩所大學宣布全新研究用超級運算系統採用搭載AMD EPYC處理器的Dell EMC PowerEdge伺服器。 印第安納大學將部署Jetstream 2,為搭載即將推出的AMD第3代EPYC處理器、效能高達8 petaflops的分散式雲端運算系統。這部系統將被研究人員使用在眾多領域,包括人工智慧、社會科學,以及COVID-19等研究。此外,AMD EPYC處理器也為印第安納大學校區的Big Red 200系統提供動能。 印第安納大學研究技術總監David Hancock表示,Jetstream 2結合運算、軟體、以及儲存等資源,提供給眾多研究領域的個人與研究團隊運用。透過AMD新一代EPYC處理器,Jetstream 2將提供8 petaflops的雲端運算力,使研究人員取用更多高階技術,以發展深度學習以及人工智慧方面的技術。 普渡大學將部署Anvil,這部搭載AMD新一代EPYC處理器的超級電腦,將提供各種先進運算功能,以支援眾多領域的運算與資料密集型研究計畫。此外,AMD EPYC更將搭載於普渡大學最新社群叢集系統「Bell」,預計在今年秋天初開始部署。 此外,全球規模最大的粒子物理實驗室CERN,最近選用AMD第2代EPYC處理器組建Gigabyte伺服器,以處理最新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實驗的巨量數據,旨在能快速偵測到名為beauty quark的次原子粒子。一項新應用案例顯示如何透過結合增加的PCIe® 4.0頻寬、DDR4記憶體速度以及64核心AMD EPYC 7742處理器,讓研究人員能蒐集LHC中每秒產生多達40 terabyte粒子對撞數據而產生的原始數據串流。 隨著HPC產業持續演進並支援新的工作負載需求,各家雲端供應商也紛紛採用AMD第2代EPYC處理器,藉以提供領先業界的效能以及靈活的解決方案。近期新增的雲端技術合作夥伴,包括Amazon Web Services、Google Cloud、以及Oracle Cloud,見證AMD協助業界領導廠商在HPC與雲端運算的新時代突破極限。 AMD與Microsoft Azure擴大在雲端方面的合作,最近針對高效能運算工作負載發表HBv2-Series系列虛擬機器。AMD第2代EPYC處理器為Microsoft Azure客戶提供令人驚豔的核心擴充力、充裕的記憶體頻寬、以及首個支援PCIe® 4.0的x86伺服器處理器,造就業界最佳高效能運算體驗。AMD與Microsoft Azure將聯手支援各種現實世界HPC工作負載,包括計算流體動力學(CFD)、顯性有限元素分析、地震分析、儲存層模擬、渲染以及氣象模擬等。 針對AMD Radeon Open eCosystem (ROCm)的支援與日俱增,ROCm是AMD針對異質運算設計的開源基礎。最近的重大發展里程碑包括: HIP-Clang編譯器向上游整合(up-streamed),現已由LLVM社群審核,為開發者提供更好的開源體驗。 全新rocprofiler start/stop API,用來開啟/關閉GPU核心HSA分派回呼(GPU kernel HSA dispatch callbacks)程序,協助提高開發人員的生產力,以及縮短效能分析(profiling)的執行時間。 AMD RCCL相容於 NVIDIA Communications Collective Library (NCCL) v2.6.4m版函式庫。 MIOpen提供一款選用式預編譯核心套件,協助縮短啟動延遲。 推出全新CPU Affinity API介面,協助應用程式針對特定加速器(GPU)與CPU選擇適合的記憶體節點。 新釋出Radeon Performance Primitives 函式庫針對AMD(CPU與GPU)處理器提供完備的高效能電腦視覺函式庫,並提供HIP與OpenCL後端元件。
-
NVIDIA 與 Mercedes-Benz 將為未來的所有車款打造自動駕駛軟體定義運算架構,汽車與運算產業的領導業者將攜手開發下一代,具備軟體升級能力、人工智慧與自動駕駛能力的車款
NVIDIA (輝達) 今日宣布將與全球規模最大的頂級轎車製造商之一的 Mercedes-Benz (賓士) 攜手合作,共同打造革命性的車用運算系統及人工智慧 (AI) 運算基礎架構。自 2024 年起,全新的系統與架構將用於 Mercedes-Benz 的下一代所有車款上,使其具備可升級的自動駕駛功能。 兩強聯手,將共同開發出部署在汽車上有史以來最複雜、最先進的運算架構。 全新的軟體定義架構將建立在 NVIDIA DRIVETM 平台上,並將成為 Mercedes-Benz 下一代各車款的基本配備,以實現最先進的自動駕駛功能。其中一項主要功能便是能夠自動駕駛車輛,行駛從 A 地到 B 地的常規路線,而未來也將出現更多安全又便利的應用。未來,消費者也將能在汽車的使用年限內,透過無線更新 (over-the-air; OTA) 來購買和新增功能、軟體應用程式及訂閱服務。 NVIDIA 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表示:「我們很高興能與 Mercedes-Benz 合作。鑒於 Mercedes-Benz 悠久的創新紀錄及雙方穩固的技術合作關係,Mercedes-Benz 是 NVIDIA 的理想合作夥伴。從我們與 Ola 及其團隊所展開的廣泛討論中可以清楚看出,雙方對於未來的汽車抱持著相同的願景。我們將一起徹底改寫人們擁有汽車的體驗,讓車用軟體可以被編寫,同時可以透過無線更新的方式持續升級。未來每一輛搭載 NVIDIA DRIVE 系統的 Mercedes-Benz 車款,都將配備一支由專業的人工智慧和軟體工程師組成的團隊,在汽車的使用年限內不斷開發、完善和強化。」 Daimler 集團董事會主席暨 Mercedes-Benz AG 總裁 Ola Källenius 表示:「我們很高興能夠擴大與 NVIDIA 的合作關係。我與 Jensen (黃仁勳) 是深知彼此多年的好友,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討論下一代汽車運算架構的目標和可能性。這個全新的平台將成為未來 Mercedes-Benz 各車款中,兼具高效率、集中化且以軟體定義的系統。NVIDIA 的人工智慧運算架構將有助於我們簡化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的過程。未來透過雲端便能下載這些新的功能並進行升級,並為 Mercedes-Benz 的所有車主提供更高的行車安全、價值提升,以及擁有更多時間享受駕駛 Mercedes-Benz 車輛的樂趣。」 未來的 Mercedes-Benz 車輛所採用的自動駕駛功能,將由 NVIDIA 的下一代 DRIVE 平台提供支援。名為 NVIDIA Orin™ 的電腦系統單晶片 (SoC) 搭載近期發佈的 NVIDIA Ampere 超級運算架構。NVIDIA DRIVE 平台包含用於自動駕駛 AI 應用程式的完整系統軟體堆疊。NVIDIA 與 Mercedes-Benz 將共同開發 AI 與自動駕駛車的應用程式,其中包含 SAE Level 2 及 Level 3,以及自動停車功能 (最高到 Level 4)。 全新系統中最先進的功能將完全著重於安全性上。隨著科技與法規框架的日漸齊全,每輛汽車都有可能利用無線更新的方式取得最新的自動駕駛功能,以及其他關於便利性及安全性的功能。 在開發新車款的過程,Mercedes-Benz 與 NVIDIA 將利用 NVIDIA DRIVE 基礎架構解決方案,進行資料驅動的開發和深度神經網路的開發,以滿足汽車上市地區及營運方面的要求。
-
TOP500 榜單上的超級電腦採用 NVIDIA 技術,以達到加速節能的目標,全球速度最快的十套超級電腦中,有八套採用 NVIDIA 的技術來加快運算速度NVIDIA Selene 這套運算速度最快的工業超級電腦在美國亮相,其擁有領先業界的節能省電表現
最新的TOP500 超級電腦排行榜描繪出現代科學運算領域的發展前景,利用人工智慧 (AI) 與資料分析技術來擴大這個領域,並透過 NVIDIA 的技術來加快其運算速度。 目前全球運算速度前十名的超級電腦中,有八套包括分布在美國、歐洲及中國最強大的超級電腦系統,都採用了 NVIDIA GPU 或 InfiniBand 網路技術,或是兩者兼備。 在最新的 TOP500 超級電腦排行榜中,有三分之二 (333套) 的超級電腦均採用 NVIDIA 的技術(現已完全收購 Mellanox);而在 2017 年 6 月的排行榜上,合計只有 203 套的超級電腦採用當時還是獨立兩間公司的技術,只佔總數不到一半的數量,相較起來目前的數量可謂大幅增加。 榜單中有近四分之三 (73%) 的全新 InfiniBand 系統採用了 NVIDIA Mellanox HDR 200G InfiniBand,展現出迅速採用最新智慧互連資料傳輸速度的接受度。 自 2019 年 11 月的榜單以來,使用 HDR InfiniBand 的 TOP500 超級電腦數量幾乎增加了一倍。總體而言,榜上有 141 套超級電腦採用 InfiniBand 的技術,自 2019年 6 月以來成長了 12%。 NVIDIA Mellanox InfiniBand 與乙太網網路連接了 TOP500 超級電腦中的305套系統 (61%),其中包含 141 套使用 InfiniBand 的系統與 164 套使用乙太網路的系統 (63%)。 在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使用 NVIDIA GPU 的系統從眾多系統中脫穎而出,能源使用效率平均較未使用 NVIDIA GPU 的系統提升 2.8 倍 (測量單位為每秒十億次浮點運算/ 瓦)。 由此可知在 TOP500 排行榜前25名的超級電腦中,有二十套系統採用 NVIDIA GPU 的原因。 這種節能效率最好的例子就是 NVIDIA 內部研究叢集的最新生力軍 Selene (上圖)。該系統在最新的 Green500 排行榜中奪得亞軍,並且在 Linpack 基準測試中以 27.5 petaflops 的成績,位列整體 TOP500 排行榜的第七名。 每瓦20.5 gigaflops 的表現讓 Selene 與 Green500 榜單上榜首的表現相差無幾,而 Green500 榜單的榜首為一套效能排名為第 394 名、體積較小的系統奪得。 在前100名的系統中,Selene 是唯一一套突破每瓦 20 gigaflops 門檻的系統,同時也是全球最強大工業超級電腦名單上的第二名,僅次於義大利能源巨頭 Eni S.p.A. 集團奪下第六名的工業系統,該系統同樣採用 NVIDIA 的 GPU。 在節能省電效率方面,Selene 較未使用 NVIDIA GPU 的 TOP500 系統平均高出 6.8倍。Selene 優秀的運算及能源效率使用表現,要歸功於 NVIDIA A100 GPU 的第三代 Tensor Core,既加快了傳統模擬作業的 64 位元數學運算速度,也加快了低精度的 AI 運算工作。 NVIDIA 只用了不到四週的時間便打造出 Selene 系統,能有如此亮眼的表現讓人刮目相看。而當時工程師使用了 NVIDIA 的模組化參考架構,才能夠快速組裝出 Selene 系統。 NVIDIA 的模組化參考架構指南定義了 NVIDIA 所謂的 DGX SuperPOD。它是以用於打造現代資料中心強大又靈活的構件,也就是 NVIDIA DGX A100 系統為基礎。 彈性十足的 DGX A100 系統現已上市,在一具 6U 伺服器中搭載了八個 A100 GPU,並且採用 NVIDIA Mellanox HDR InfiniBand 網路技術。它是為了加快高效能運算、資料分析,以及包括訓練和推論在內的 AI 運算作業,以及快速部署等目的而誕生的產品。 任何組織使用這項參考設計,都能快速建立一個世界級的運算叢集。它展示了如何利用高效能的 NVIDIA Mellanox InfiniBand Switch,以搭建樂高積木的方式來連接二十套 DGX A100 系統。 四名操作員可以在短短一小時內架設一個搭載二十套系統的 DGX A100 運算叢集,進而建立一個運算速度達到 2-petaflops 並進入 TOP500 榜單的系統。這樣的系統設計能夠在標準資料中心的電源和散熱能力範圍內穩定運行。 工程師透過額外加入一層 NVIDIA Mellanox InfiniBand Switch,便能將這二十套系統單元中的十四套串連起來,打造出 Selene 系統,其中包含: ● 280 套 DGX A100 系統 ● 2,240 個 NVIDIA A100 GPU ● 494 個 NVIDIA Mellanox Quantum 200G InfiniBand Switch ● 56 TB/s 網路結構 ● 7PB 高效能全快閃儲存裝置 Selene 系統最重要的規格之一,便是提供超過 1 exaflops 的 AI 運算效能。此外,Selene 系統僅使用了系統中的十六套 DGX A100 系統,在 TPCx-BB 這項重要的資料分析基準刷下全新紀錄,其效能表現較任何其它系統高出二十倍。 當 AI 與分析成為科學運算領域中一部分新的要求條件時,這項結果便顯得極為重要。 各地的研究人員紛紛使用深度學習和資料分析技術,以預測最有可能得到實驗成果的領域,這項方法將能減少研究人員寶貴的時間與金錢來進行實驗,並加快取得科學研究成果的速度。 舉例來說,目前正在使用 NVIDIA 上個月甫推出的 A100 GPU,打造六套尚未進入 TOP500 排行榜的系統。這六套系統將加快高效能運算與 AI 的融合,以定義科學的新時代。 其中一套便是阿貢國家實驗室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所使用的超級電腦系統,研究人員將使用由 24 套 NVIDIA DGX A100 系統組成的運算叢集來掃描數十億種藥物,以尋找治療新冠肺炎的方法。 阿貢國家實驗室運算生物學家 Arvind Ramanathan 在一份 A100 GPU 首批用戶的心得報告中表示:「許多工作難以在電腦上進行模擬,因此我們透過 AI 指導下一步的採樣地點和時間。」 美國國家能源研究科學計算中心 (NERSC) 也為在自家超級電腦系統 Perlmutter 上運行的多個研究項目引進了 AI 技術,這套準 exascale 級的超級電腦搭載了 6,200 個 A100 GPU。 舉例來說,其中一個研究案將使用強化學習來控制光源實驗,另一個研究案將把生成模型用在高能物理探測器上,重現昂貴的模擬過程。 德國慕尼黑的研究人員使用 Summit 超級電腦上的 6,000 個 GPU 來訓練自然語言模型,以加快分析新冠病毒的蛋白質。如此可見這些頂尖的 TOP500 系統正在超越過去使用雙精度數學進行的模擬作業。 科學家們開始走進深度學習與分析領域,也利用雲端運算服務,甚至以串流方式,從網路邊緣的遠端儀器取得資料。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由 NVIDIA 加速的現代科學運算領域的四大支柱: 模擬: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對抗新冠病毒的過程中,透過在 Summit 超級電腦的 GPU 上運行 AutoDock,於 24 小時內模擬了超過二十億種化合物。 ● 人工智慧與資料分析:Spark 3.0 的 GPU 加速技術現已加快了機器學習管道關鍵又耗時的前端處理作業。 ● 科學邊緣串流:歐洲核子研究機構 (CERN) 近日宣佈 NVIDIA GPU 將使其大型強子對撞機內粒子對撞事件產生的海量資料減少 500 倍。 ● 視覺化:NVIDIA 的 IndeX 與 Magnum IO 軟體用於製作登陸火星的視覺化內容,這是全球規模最龐大的互動式即時立體資料視覺化項目。 這只是一個大趨勢的一部分,研究人員與企業都在尋找從雲端到網路邊緣,能夠加快處理 AI 和分析作業的技術。這正是全球最大的雲端服務供應商及頂尖 OEM 業者均採用 NVIDIA GPU 的原因。 最新的 TOP500 榜單中反映出 NVIDIA 在 AI 與高效能運算普及化方面的努力。任何想要打造頂尖運算力的公司,都可以使用 NVIDIA 的技術,像是用於支援全球最強大系統的 DGX 系統。 最後 NVIDIA 祝賀在日本 Fugaku 超級電腦背後開發的工程師奪得 TOP500 排行榜的冠軍,同時這也表示 Arm 架構正在逐步落實成為高效能運算領域具可行性的選擇之一。這也是 NVIDIA 一年前宣布將在 Arm 處理器架構上,提供旗下 CUDA 加速運算軟體的原因之一。
最多人點閱
- Microsoft Azure Certified for IoT 快速打造智慧物聯網
- SP廣穎電通將於德國2015 Embedded World展示全方位工控系列產品
- 英特爾舉辦亞洲區創新高峰會 促進台灣與全亞洲產業體系的創新發展
- IEM於台北國際電玩展熱血開打,購買Intel Core i5/i7處理器系列+SSD 750即得限量好禮
- 深根台灣成就萬物相聯 2015 ARM®新竹辦公室擴大營運暨亞洲第一座CPU設計中心開幕
- AMD發表全球首款GPU硬體虛擬化產品線
- AMD推出全球首款業界領先的32GB記憶體伺服器GPU 瞄準高效能運算
- AMD推出全新Catalyst 15.7驅動程式 讓AMD APU及GPU充分展現Windows®10直覺化體驗
- PLEXTOR感恩節大回饋,M6V卡禮來雙重送!
- 希捷科技:2016年六大科技趨勢
- 台灣微軟攜手台大電機 高中程式夏令營獲佳評
- 台灣微軟與Lamigo聯手 應援總冠軍封王賽「Win for 10」!